名人的负面新闻有罪吗? - illikxamal

名人的负面新闻有罪吗?

如果广电总局成立之日下了禁令:禁止炒作名星。那么今天严禁炒作名人丑闻、绯闻、劣迹就不会有人反对,更确切的来说这是控制名星的宣传,少了负面新闻,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谁好谁坏。当然,如果整个娱乐圈真的像广电的要求那样,也就真正的和谐了。 娱乐频道一直是深受大众喜欢的节目,媒体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娱乐上,转过去是某人婚姻不幸,转过来是某人亲吻被曝光,总体的来讲明星的生活就是新闻,大众喜欢这样的东西。 名人的道德是什么?我想这一点名人们自己也不知道,因为他从事了这个行业,有一半的职业精神,或许另一半是经纪公司的炒作,但最终带给社会的都是突出的一面。正如一些人所言,一刀切死是不行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,并不是每个人都不犯错,难道犯了错站出来认错也不对?当然,名人的认错可能就会被认为是炒作,媒体会大做文章,把一件小事推波助澜,弄成报纸头条或是新闻头条。 不管是谁引发了广电的封杀令,总之名人的道德是无法去衡量的,娱乐圈黑不黑暗大家都知道,如果要整治应该从行风开始,而不是针对媒体。比如说某个导演挑选演员的幕后交易——但这些广电根本管不了,所以行风还会一直下去。当然,如果这方面能够治理,我相信中国的电影会有艺术升华,而不存在幕后的交易。 名人的负面新闻有罪吗?我认为没有罪,名人也是人,也吃五谷杂粮,也要结婚生子,只不过是成了大家喜欢的人,成为了大众之星特别受到关注而已。名人也有自由权利的,他们可以愤怒的去做一件事,只要不违犯法律,但他们的过错也和我们常人一样,只要没被起诉就是自由的,任何人都没有封杀他们的权利。 但是,有一部分名人太嚣张了,以为赚了很多钱且有多出名,就乱七八糟的来污染文化,不但引起娱乐圈的波动,也让社会失色。这种人不但要封杀,而且还要把他赶出娱乐圈。因为观众看的是艺术,而不是色情或是其它。 然而,一句话就封住了名人的嘴,似乎有点难以想象名人的新闻将是怎么样的结局,是带政治色彩,还是带诗情画意。广电的禁令有一定的道理,我也赞同,但对于整体而言,我不认同媒体不曝光名人的丑闻、绯闻、劣迹。打个比方,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成了名人,而我之前打过架,又偷盗过,是不是不再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? 所以,做人难,做名人更难。 相关连接: 广电总局再下禁令杜绝名人丑闻、绯闻 记者昨天获悉,广电总局再下禁播令——严禁炒作名人丑闻、绯闻、劣迹。有消息称,禁播令可能缘起某卫视本来安排在4月中旬播出的阿娇访谈特辑,目前这档节目已经确定无限期延播。 广电总局发文:严禁炒作名人劣迹 广电总局禁令中明确指出,广播电视综艺、娱乐、访谈等各类节目,严格禁止谈论名人绯闻秘史、艺人隐私恋情等花边新闻、八卦新闻,凡再有播出此类节目的电台、电视台,一经发现,要从策划选题者开始,层层追究责任。禁令中还严格规定,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和播出机构,要对本辖区、本部门的各类节目、栏目进行排查,确保不让“有丑闻劣迹的名人”污染荧屏声频,误导观众听众。 业内人士分析:阿娇疑是导火线 业内人士透露,总局的这张禁令很可能由阿娇引起:4月16日某卫视紧急知会媒体,该卫视一个栏目在3月份特别赴港制作的阿娇特辑,原本安排在4月中旬的播出“暂缓”,节目组对外的口径是,“节目下期拍摄尚未结束,考虑播出的完整和连贯性,决定推迟播出日期,等到拍摄工作完全结束后,再于合适的时机进行播出”。 而从禁令的行文看,矛头主要集中在“有丑闻劣迹的名人”,节目原本档期是4月中旬,广电总局的禁令发于4月13日,该卫视4月16日宣布推迟播出,时间点上刚好吻合。 地方台:把握尺度是关键 “禁止谈论名人绯闻秘史、艺人隐私恋情”的规定是否意味着一刀切,从此所有焦点事件中的“问题明星”都将被屏蔽?昨天,明星制片人和从业人员发表了自己看法。 以主打“明星家事”而成为上海品牌栏目的《家庭演播室》制片人徐静在受访时表示:“所谓负面明星的概念还是要仔细推敲,每个明星个人的经历都很长,起起伏伏,如果一刀切,那么势必很多人就出不了镜。昨天我们刚刚做完钟镇涛的节目,他的破产算不算负面呢?其实他在现场谈自己的经历,也传达出不少正面的讯息。”徐静透露,上海本地的明星节目在人选方面,一直比较讲究挑选偏主流的人物,而类似钟镇涛这样,最终对观众产生正面引导的人物也可以尝试,当然,太边缘或者太敏感的题材会尽量避免。她同时透露,电视台一向有严格的审查制度,从报选题开始就相当慎重,因此本地的明星节目之前基本上在安全生产状态。 除了明星访谈,娱乐资讯类节目也是这次禁令的主要考察对象。昨天,一位知名娱乐资讯节目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,今后的明星资讯肯定不能一刀切,一些焦点人物、焦点事件还是要做,但怎么做大有讲究,“恶意炒作收视率是一种做法,但寻求事件的真相,给大众提供需要的资讯和正面的引导也是一种做法,关键还在于尺度的拿捏”。